人才热线:010-52478634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录

黄明达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生命工程院执行院长 世界健康产业大会执委会主席

生成电子名片
简介

黄明达1964.4.4出身在一个著名的中国医药学世家。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后就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从工作后一直秉承其舅公的谆谆教诲,作为新中国医学界泰斗、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吴阶平副委员长为其亲笔提写了“悬壶济世,明哲通达”以资勉力。又从师于国家第一批评定的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陆广莘教授学习“中医学之道生生之学”。在长辈和师长们的教导与鞭策下,立志用毕生精力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为中医药的传播推广与国际合作开展专业研究与社会实践。


现担任:


(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

(卫健委)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医养生保健工作委员会会长

全国中医养生保健行业标准编制牵头专家,医康养产业标准化建设专家组组长,

国家治理与健康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研究课题组组长,

健康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架构规划顶层设计研究首席专家,

“一带一路”中医药健康产业国际路线图计划研究首席专家,

“大健康”、“大中医”、“新中医”现代三大新发展理念的最先首倡者、大力推动者和积极践行者。


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科技服务与产业创新发展资深研究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保健研究中心中医药康养产业标准化建设资深研究专家。现担任中国生命工程院执行院长,并兼任中国生命工程院弘大传承中医药科技研究院院长,和中国生命工程院大国健商(HQ)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并牵头负责主持以下中医药现代化三大创新发展专项研究领导工作:

中医信息能量时空系统医学研究中心

数字中医药与智慧康养产业研究中心

现代药食同源中医营养医学研究中心


历史上曾先后担任过中国中医研究院医药保健品研制中心、应用科技研究推广中心、培训中心、科技开发企业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养生保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长期以来主要负责中医药创新科技项目评价、应用推广、成果转化和政策研究,以及中医药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科技合作、文化传播和产业发展工作。自从九十年未代表中医药国家队出访欧美亚非几十个国家开展全球中医药雄风计划以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将几十个中药产品通过美国FDA送出国门走向世界。曾参与了1997中国香港国际中药港的设计策划,并参与组织中国澳门国际数字中医药港的建设方案规划。还曾参与了科技部中医药发展战略地位课题研究与中医药科技国际合作纲要编制,国研中心中国健康问题与发展战略课题研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草案研究修定,以及健康中国行动和中医药特色发展的国家相关政策研究,特别提出了要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担任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百岁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开发研究促进会生命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健康中国2030健康科教文工程指导委员会、中医普惠健康家庭健康能力建设推进委员会的专家主任委员


此外还担任北京疑难病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健康科技协会副会长,重庆养生保健学会荣誉会长, 海南康养旅游协会副会长,海南省健康产业协会荣誉会长,海南健康产业首席专家顾问,徐州市彭祖长寿与养生研究院院长,文化强国华夏国学院大健康研究院院长,科技部中国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高级顾问和中国量子科技产业创新联盟高级顾问。


中华健康管理论坛主席团主席暨中医药健康管理创新发展论坛主席,香港中药联商会终身荣誉会长,国际生命质量管理协会会长,国际抗衰老长寿研究会会长,国际灵芝文化食药用菌研究会会长,国际抗肿瘤绿色医学联盟荣誉主席,中华中医中药国际总会终身荣誉会长,2003年联合国开放大学和国际自然医学院授予自然医学博士。


世界非药物疗法联合会终身荣誉会长,世界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世界自然医学组织副总干事,世界太极养生科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世界卫生组织基金会传统医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国际生命健康研究院副院长,世界健康产业大会研究院院长,世界健康产业大会执委会主席。


1999年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参与组织并联合发起了世界养生大会。2000年新千年到来之即,参与组织发布了“21世纪世界自然医学促进与发展宣言”,同年还主持召开了首届北京中国国际减肥大会并发布了“迎接21世纪中国减肥北京宣言”。从2012年4月7日第63个世界卫生日开始直至今日,参与组织并联合发起了世界健康产业大会,为世界健康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引入中国,将中国健康产业新成果、新产品走向世界提供了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并且每年在大会上就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和当年相关政策形势做主旨报告。2016年在海南博鳌论坛上率先提出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文化载体和经济载体中医中药先行战略,以及“中医星巴克计划(表达语境、体验场景、价值实现)”和“中医三明治架构(文化灵魂、服务核心、产品载体)”,让中医药深度融入国际社会。同年6月在北京参与组织召开了首届世界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管理大会,发表了“用健康生活方式解决生活方式病”的演讲报告,并提出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理念深度融入“营养、睡眠、运动”三大现代生活之中,以培育和打造现代中国人的健康生活方式。


每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和3月22日世界水日参与组织在中国的落地宣传推广工作,并特别提出“睡”和“水”是关乎人类生命健康的两个重大要素,应给予高度重视,“睡好比吃好更重要,水是最好的药”。2020年12月29日主持发布了构建人类生态安全与生命健康共同体世界健康产业大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上海宣言”。2023年12月26号发起主办了“一带一路”国际中医非药物疗法高峰论坛,并发布了“世界非药物疗法健康促进行动宣言”。


在2012年首届世界健康产业大会和2019年瑞典国际绿色发展大会上,首次发表了“迎接人类第三次卫生健康革命”的北京宣言和“迎接21世纪人类绿色健康医学发展新时代”的主旨报告,分别提出了“拯救人类生命危机,一切从改变开始”,以及“不伤害、不损坏、不干预、不替代人体正常组织生理功能”的人类绿色健康医学标准,东方医学智慧将引领人类未来绿色医学发展。在访问诺贝尔医学奖评审机构瑞典卡罗林斯卡皇家医学院期间,将其在联合国的亚太传统药期刊上发表的关于“经络研究与64次诺贝尔奖”的专题研究报告开展学术交流,被北欧时报称其为在世界舞台中央同时唱响国际歌和东方红的第一人。在三年抗疫期间还为读懂中国论坛提出了“读懂中国首先从读懂中医开始”这一重大命题 。 分别于2012年、2014年和2018年在世界健康产业大会上向全社会首倡性提出了“大健康”(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全环境的健康)、“大中医”(大宇宙观、大生态观、大文化观、大医学观)和“新中医”(科技化、国际化、生活化、时尚化)的“中医药四个现代化”,并揭示了健康中国创新发展的核心理念及其科学内涵。


2024年5月在世界健康产业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从以科技硬实力创新驱动到以文化软实力创意引领,从新质生产力到心智生产力,作为人类大健康生命型企业双螺旋DNA基因,通过数智赋能与双核驱动中国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024年9月在中华健康管理论坛上首次提出了要努力打造和创新发展中国式健康管理的文化理念、技术体系与服务模式,为人类健康管理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并提出了从健康中国到数字中国,从科技兴国到文化强国融合发展,充分发掘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与实践经验优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推动中医药“信息化、数字化、人工智能化”的技术升级,推进中医药健康产业“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创新发展。大力推广中医非药物绿色疗法及其特色适宜技术,使之广泛应用于大卫生和大健康领域,并通过“一带一路”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2000年引进了有着世界“健商之父”荣誉的加拿大皇家医学院著名华裔医学家谢华真教授在全球最早提出的“21世纪人类健康护照《健商HQ》”一书,推动了健商文化在国内的宣传落地,组织开展了“健康中国行健商进万家”活动,编辑了融入中医内容的大健商文化系列书籍。于2010年在卫生部领导支持下创立了国内首家大国健商(HQ)健康科学研究院,并从健商理念的维度首次对外公开提示我们要特别关注“环境、精神和生活方式”三大健康问题,这也是高度影响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生活、生命的三大健康要素,一定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智慧。


2015年创立了大国健商生命驾照和生生学社生命驾校,旨在以生命文化教育与生命健康管理为重要内涵和创新载体,构建人类生态安全与生命健康共同体。并分别就“生命驾照和体能健商”两大内容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十三五”重点课题立项。将宇宙生命的“宏观、中观、微观”不同视角维度,以及生命健康的“国学、国医、国术”不同专业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和应用对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医药的振兴发展,全民健康保障系统与家庭健康能力建设提供学术专业支撑与技术实践平台。


于2017年《中医药法》颁布实施起,正式开始了大中医生命文化与生生之道的弘扬传承拜师收徒。自2024中华九紫离火运元年,开启了大中医生命抚触标准化建设及专业推广工作,让具有非药物绿色疗法独特代表性的中医抚触适宜技术升级为中医抚触学,从中医抚触技术到大中医生命抚触文化,尤其是在当今整体解决身心健康问题方面更具有其特色优势。独特的中医抚触心法与手法,即一把锁可打开四道门:“天人合一之门、心身合一之门、人与人相合之门、表与里相应之门”,将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世界医学发展,开创中医康养非药物自然疗法人类绿色健康医学时代全新领域。从2025年起将开启大中医经坛,开讲大中医坛经,将大中医生命文化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医科技文明走向世界。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让每个人真正成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特别提出了要“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懂中医的人”的伟大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生命开方向,为人类求健康,为千家万户谋幸福。


从2003年抗非典到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参与组织并大力宣传推广中医药特色优势,首次公开提出中医抗病毒传染的三大基本策略,即“阻击战(呼吸免疫系统重在治标)、整体战(各脏腑组织器官系统标本兼治)、人民战(全体细胞重在治本)”,从扶正袪邪到安身立命,从疾病防治到健康治理,最后通过扶正固本实现长治久安。并提出中医治病抗疫以人为本的思想,养生治病必求于本,本立而道生。不仅注重增强机体免疫力,更加注重提高整体生命力。中医通过借各种方法手段以助人的生生之气,旨在充分发掘、调动、激活人体本自俱足的能力,“从自然健康防卫能力,到自主稳态调节能力,直到自我修复痊愈能力”得以全面提升。中医认为疾病不仅在于治疗,疾病更在于内环境治理;  生命不仅在于运动,生命更在于自平衡调整。中医作为一门关于人的生命健康智慧学和创生性实践的健康医学,从整体观和系统论出发,以不变应万变,重在“天人相应、身心相和、标本兼顾、表里兼修”,谋求天人合德的生生之效,这正是中医核心价值的高明和伟大之处。并明确提出要努力提高国人关注中医、喜欢中医、学习中医、受益中医,具有大中医生命文化素养基本知识技能的“中医人囗”占总人口基数的比例,就如同体育人口一样,要让国人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强,“文化皈依、中医信仰”。天佑中华有中医,拯救世界有中国。


自2008年开启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参与并主持创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预防保健全国中医治未病试点项目,为成功打造中医健康服务业示范标杆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上海中经堂亲自主持了战略规划顶层设计。曾参与了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建设的顶层设计规划,包括广西桂林市和安徽六安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设计,广州国际健康城和上海国际健康中心建设规划论证,重庆康养产业和浙江义乌大健康产业规划研究。并亲自参与主持了安徽岳西国际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产业示范基地、浙江武义唐风温泉中医药康养产业示范基地、湖南浏阳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示范基地、陕西柞水乡村振兴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指导,以及上海经络文化科普馆、珠海野生药用真菌科普馆、北京东方博艾养生连锁机构、上海养为上新中医生活馆连锁机构的顶层设计规划。


在历史上曾参与推广了中华灵芝宝、珍奥核酸、鸿茅药酒、红桃K、远红外天年素、婷美减肥、成林骨科技术、吸注套扎技术、整合医学与野生灵芝大型药用真菌抗肿瘤技术、本草甄露小分子天然全息析取技术、复方草本中药生物酶工程发酵萃取技术等项目。2015年支持革命老区大别山安徽金寨中药健康产业扶贫开发,并为胭脂村灵芝有机培育基地提写了“中国灵芝第一村”。2013年亲自参与主持了在海口火山岩地区中医药扶贫计划及乡村振兴重点示范项目,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海南仿野生种植金钗石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开发建设规划顶层设计,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查火山石斛产业园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结合石斛产业开发成果在现场发表了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


鉴于缺乏对中医药和大健康的内涵及理念的深刻理解和精准判断,这些年来大健康产业可谓是如火如荼,但也是一地鸡毛的现实状况,尤其是面对三年新冠疫情和百年大变局经济下行的压力和问题更为突出,产业结构、消费理念、经营模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为此向社会特别提出了要坚决防止将大健康做成泛健康和乱健康,要坚决避免“现代四个化”即“空心化、碎片化、边缘化和同质化”。一定要从“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问题导向”三个方面做好大健康产业整体战略规划顶层设计。没有策划的规划是瞎划,没有规划的计划是乱划,未来不能再打无准备之仗。2025年1月在应邀出席医康养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做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演讲报告,明确指出今天的中国大健康产业己进入顶层设计时代,将以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理论为导航,以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为路径,以打造具有“精专特新”和“医康养健”四位一体集成优化的大健康产业为方向,以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目标,要以发展的理念解决生存的问题,不仅要活下来,更要火起来。


作为健康中国中医普惠健康科教文工程及全民健康家庭健康能力建设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明确提出了我们今天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现代科技成果深度融合。中医药学在历史上融合了中国的天文学、物候学、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农学等自然科学,以及哲学、儒学、佛学、道学、理学、武学、易学等人文科学之大成。在今天要將生物科技、信息技术、量子科学等现代生命科技助力传统中医药发展,弘扬传承大中医生命事业,努力发展新中医大健康产业,以求实现让健康无界,愿天下无疾的宏大愿景。为了推动中医药的文化弘扬传承与科技创新发展,于2007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老领导和老专家的关怀与支持下正式创立了弘大传承中医药科技研究院,以促进中医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融合发展的研究实践与应用转化。


为了更好地弘扬传承中医杏林春暖和中华杏林文化精神,并积极响应全国卫生系统行业纠风工作及开展医风医德教育宣传行动,2009年亲自参与了在庐山脚下为中华杏林文化鼻祖董奉立碑塑像,提出了当代中国人要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根问祖求道,积极寻求人类生存发展的精神内涵和解决方案。并主张以中为体、以西为用,传承不拟古,发展不离宗,  中西医并重为原则,牵头主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医药现代价值表达的课题研究,针对性地解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医药的核心价值和现代价值,及其生动鲜活的表达方式这三大重要问题,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明确了方向。


2014年12月20日在APEC会议所地北京雁栖湖发起主办了首届大中医生命之道高峰论坛,汇集了国内各届资深学者和企业家,由此翻开了大中医生命文化传播的全新一页。在九紫离火运开启的2024年6月组织了贰百多名的大中医生命文化传承人在中华五岳之尊的泰山之巅集体诵读公开发布了《大中医生命宣言》,这在历经数千年的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曾在媒体上公开发表过《中国养生事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保健行业的战略性突围》、《论中医药科学是非与生死命运》、《中医药国际化的五行战略》、《恶性肿瘤的整合医学治疗》、《从中医抗疫防疫看国医大健康》等专业论文。并先后组织发起举办了中国癌症康复阳光工程、中国平衡态健康医学工程,以及中华杏林文化论坛、中华道医健康论坛、大中医生命之道高峰论坛,现代药食同源新中医营养医学论坛,中华健康管理论坛中医药健康管理创新发展论坛。


参与编写了《健康中国与国民健康研究》、《健康中国城市蓝皮书》,并特别为《救命---逆转和预防致命疾病的科学饮食》、《被遗忘的灵丹妙药---野生药用真菌》、《32体质之生日与血型》等书籍撰写了书序。并主编了《图解彭祖养生寿经》、《图解黄帝内经妙手回春术》、《登上幸福快车》、《换用一种方式补肾》、《越吃越瘦食尚减肥》、《二十四节气袪百病》、《图解人体穴位按摩使用手册》、《中国抗肿瘤大型野生药用真菌图鉴》、《生命的守护神~药食同源植物多醣体》、《天赐的灵丹妙药~掌叶覆盆子》、《松针疗法》、《现代中西医结合肥胖病学》、《健商在行动科普系列丛书》、《中国灵芝文化系列丛书》、《中国中医药养生诗话》、《中国中医养生大百科全书》、《生命健康驾照---大中医全息生命文化》等书籍。


曾先后获得国家星火计划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北京市优秀青年科技管理干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科技开发企事业发展优秀贡献奖,并荣获了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杰出贡献奖和全球大健康产业领军人物突出贡献功勋奖等殊荣。


大中医生命文化传承导师、新中医生命质量管理规划师……

黄明达:黄帝内经  明哲通达

13901211495/1470653927@qq.com


部分照片:





相关报道:


第十一届世界健康产业大会《从新质生产力到心智生产力》


第一健康报道专访|WHIC世健会执委会主席黄明达


大中医生命文化泰山宣言


中医非遗与发展"五化问题",黄明达主席方解: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黄明达 读懂中国文化先要读懂中医


(资料由黄明达提供)